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最美教师”蒙芳: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发布时间:2023-09-25 10:20:25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文 | 李际昕

1.png

2022年11月28日,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操场上,全国“最美教师”蒙芳正和孩子们围成一圈拍手唱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孩子们一边开心地唱,一边笨拙地扭动着身子。蒙芳微笑着对笔者说:“在我看来,每个特殊儿童都是一颗小星星。作为一名特教人,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25载从教且不辞辛苦地组织老师送教上门,让蒙芳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好人、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新时代赣鄱先锋等多项荣誉。她和老师们的努力,改变了小星星们的家庭和命运。

心有蓝天,一切皆有可能

今年44岁的蒙芳出生于上犹县的一个贫困山村。父亲走乡串户干木匠活儿,母亲打零工,收入微薄。但日子再难,他们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父亲亲手打造了一张大书桌,郑重其事地摆在狭小房间的正中央:“以后,这就是你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每天清晨,母亲会把孩子们一一叫醒:“快点儿起床读书!”孩子们洗漱后,乖乖地开始晨读,无论寒暑从不偷懒。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求学的机会是多么可贵。

每年9月1日都是父母最发愁的时候。蒙芳至今清晰地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学前一天,父亲攥着厚厚一沓10元钱,兴奋地冲进家门。原来,他早就四处托人帮忙,从乡里银行贷了几百元为孩子们交学费。“不管有多大困难,只要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父亲坚韧的目光深深打动了蒙芳。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蒙芳产生了深远影响,她学习勤奋,面对困难无所畏惧。15岁时,她以优异成绩考上赣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工作。拼劲十足、善于思考的蒙芳很快崭露头角,而后调任到县里工作,一步步由普通教师升任校长。2013年初,上级领导拨款70万元,将筹备上犹县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重任交给了她。

所谓特殊教育,是对特殊人群(包括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开展的教育,和普通教育所面向的人群完全不同。当时,蒙芳正担任县第二小学的副校长,工作得心应手。丈夫田克东是一名警察,素来支持她的工作,这一次却忍不住劝她:“你一直是做普通教育的,能做好特殊教育吗?而且办一所特教学校困难太多了,办不好可怎么交代啊?”

蒙芳却打定了主意,因为她一直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不管有多大困难,只要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有限的资金,她想办更多的事,便早晚泡在工地和建筑老板催工期、和商家砍价;师资匮乏,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她翻遍全县教师档案,从中找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一次次打电话动员;没有学生,她便和老师们一起给家有适龄残疾儿童的父母打电话,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靠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蒙芳克服了种种困难。

2013年9月,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如期开学。一次,蒙芳经过学校操场,看见几个孩子走着走着突然摔倒在地,好不容易爬起来,没走两步又摔跤,头、手、腿都擦伤了。看到孩子们狼狈不堪的样子,蒙芳心疼极了,琢磨半天才发现是操场的原因:“很多特殊儿童肢体不协调,平时走路容易摔跤。学校操场地面那么硬,必须软化,否则孩子很容易受伤。”改造操场需要钱,但掌心向上要资金,不是蒙芳做事的风格。

这便是2014年5月那场轰动全县的助残日公益晚会的由来。“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力量共同办学”是蒙芳当时想到的最好办法。校内,全体师生紧锣密鼓地排练。校外,蒙芳亲自去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拜访,邀请“一把手”出席晚会。

所有人都是初次登台,表演也并非多么精彩,但孩子们身处逆境却不屈向上的劲头和老师们举手投足间的关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晚会结束后,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捐款箱前人潮涌动。之后,县公安局、司法局、交警大队等众多单位和商家纷纷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们,捐款捐物。迄今为止,学校已收到各类捐资捐物累计180多万元。教学环境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摔倒受伤了。

学校发展同样在摸索中。蒙芳经常上网浏览特教网站,了解前沿信息、特教政策、办学标准等;去特教QQ群潜水,获取相关资源,碰撞思想的火花;关注其他特校的微信公众号,汲取别人的精华,寻找自己的方法。再加上去外地特校实地考察及前期培训所得,学习力十足的蒙芳慢慢捋出了一本《特教学校办学指南》。

“心有蓝天,一切皆有可能”是学校的校训,也是蒙芳最喜欢的一句话。时至今日,每次遇到新难题,她总会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年轻的老师们,“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能把一切不可能变为现实”。

2.png

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次在学校里见到特殊儿童的情景,蒙芳至今记忆犹新。听障、多动、脑瘫、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全校52名学生,一人一个样子。其中一个孩子竟然对蒙芳吐口水,事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他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方式。

上课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学生满教室乱跑,有的踢打老师,有的动不动就钻桌子、藏在厕所里。最初,很多年轻老师都被气哭了,蒙芳柔声鼓励他们:“孩子们要慢教育,可能要教5遍、10遍甚至100遍、1000遍,我们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恒心。”

老师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原本不能自主吃饭的小真,能自己吃饭了;原本眼睛从不看人、不会走路的小全,不仅能够走路,甚至可以与人简单交流了;原本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的小连,学会了手语,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

2014年8月,一位家长专程来拜访蒙芳,刚说几句就开始流眼泪。他的妻子有智力障碍,3个孩子都有残疾。老大20多岁,已没有上学的机会;老二和老三年龄虽小,但难以正常行走,每天困在家里,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校长,我想让孩子们学点儿东西……”看到这位饱经沧桑的父亲强忍泪水的样子,蒙芳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回想起父亲贷款供他们读书的情景。接受教育,是唯一能够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机会啊!

蒙芳随后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上犹县像这样因重度和极重度残疾而无法到校读书的孩子共有20多个。“我们开办这所学校就是来吃苦的,为了这些孩子,我们再吃一点儿苦!”得到学校老师一致支持后,她正式启动“爱与责任的延续”工程,在校内成立8个送教小组为这些孩子送教上门。

山路崎岖,许多孩子住得偏远,下班车后还得继续步行很久才能抵达。有时,老师的手里拎着牛奶、水果、玩具等,只能找根木棍一路摇摇晃晃地挑过去。但比这更难的是敲开家长的心门。

一次,蒙芳和一位老师走了两个小时山路来到孤独症儿童小亮的家。房子看上去破旧而简陋,两人敲了很久也没人开门。透过窗户,只见孩子一人坐在床上。她们向邻居打听才知道,小亮爸爸不太合群,平日与邻居很少来往,而且从不向别人提及儿子。

无奈之下,蒙芳只好请求村里的干部帮忙。这次门终于开了,但小亮爸爸黑着脸,孩子也一言不发。“小亮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会常来看望他,给他上课。同时根据政策,他还能享受一些国家补助……”蒙芳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此行的目的。

父子俩一直沉默,授课无法进行,蒙芳索性走过去和孩子聊天,把牛奶递给他喝。10岁的小亮不仅患有孤独症,还有智力障碍,情绪和行为都异常,常年没有玩伴,总是沉默不语。或许是从未感受过外人的关心,小亮原本呆滞的眼神中隐隐透出几分好奇。

虽然第一次送教上门无功而返,但蒙芳并不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总会接受咱们的!”就这样,每隔一段时间,蒙芳和老师们便带着自己买的小礼物去看望小亮,陪他玩儿,给他讲故事。渐渐地,孩子眼中有了笑意,小亮爸爸也会倒水来招呼大家。

心的距离拉近,为小亮量身定制的送教课程方才正式开始。音乐游戏、运动康复……几乎每次见面都能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还会主动关心爸爸。小亮爸爸也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整天乐呵呵的。

其实,最初送教上门那几年,蒙芳和老师们没少吃闭门羹。有的家长爱面子,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有个特殊孩子;有的家长认为没必要,“再教也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有的家长甚至怀疑学校别有用心,“没有好处,他们肯跑大老远来教这种孩子”?蒙芳为此费了不少脑筋,常常和老师们开会一起商讨对策,但她始终坚信真诚最能打动人:“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接受教育是我们的初心,家长们早晚会理解的。”

随着时间推移,送教上门的时间成为这些孩子最欢乐的时光。9岁的小明因患脑瘫常年躺在床上,但他特别喜欢音乐。每次上律动课,只要手鼓打起来,他的身体就会跟着音乐旋律不停抖动,全情投入的样子让蒙芳觉得自己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

整整8年,蒙芳和老师们不辞辛劳地跑遍全县14个乡镇,5万公里,送教上门超过1万人次。凭着一颗对孩子们炽热的爱心,她成为全国特殊教育行业中送教上门活动的先行者。

迟开的花,也能慢慢绽放

2020年6月,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了建校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毕业典礼。典礼上,蒙芳和孩子们一一拥抱,过往的美好时光在每个人脑海中闪过,大家都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但这些年,她心里始终压着一块大石:毕业后,这些孩子将去向何方?

学校做的跟踪调查显示,43个毕业生中只有10个就业,其中以听障孩子居多。“有些轻微智力障碍的孩子能力不错,但因年龄太小,心智还不成熟,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蒙芳思考再三,萌发了“多送他们一程”的想法—为初中毕业生开办3年学制的中专班。

但,这件事做起来谈何容易。特教学校提供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服务,没有继续办中专的职能,办学资质便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难关。但蒙芳毫不气馁,因为她早已养成一个思维习惯,那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穷则变,变则通!2021年9月,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蒙芳与上犹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办学,成立了招收特殊孩子的“志坚中专班”。早在2014年,蒙芳开办了全县第一个智力残疾幼儿康复部,为0~7岁智力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康复免费治疗,填补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空白;现在“志坚中专班”又为义务教育之后的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路径。至此,她打通了上犹县特殊孩子从学前到中职的道路,在赣南大地上率先实现了特殊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两端延伸。

有人不解:“你还不够忙吗,为什么总给自己揽事?”确实,幼儿康复和职业中专是没有办公经费的,授课教师付出的时间精力都是无偿的。但就像她在教师动员大会上说的那样:“既然选择特殊教育就是选择了付出,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在蒙芳的带动下,全校老师干劲儿十足。休息日,他们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8小时之外,他们加班备课,有时一直工作到凌晨。家里孩子小的,等孩子睡着后,从床上爬起来继续磨课。用蒙芳的话说,这些90后老师就是上犹特校的“特种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学习。

蒙芳对孩子们的爱有目共睹,也用真诚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有一年教师节,一个智障孩子走过来,恭恭敬敬地送给她一朵手工花:“祝老师节日快乐!”这朵花是用白色的作业纸折的,由一片片小花瓣穿插在一起,精致又美丽。“这是孩子用我们手工课上教的方法叠的,花了好长时间,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蒙芳当场感动得落了泪。

2022年9月,蒙芳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称号,全国仅有10位教师获此殊荣。发布仪式上她获得了这样的评价:你教授一个个孩子,也振作一个个家庭,你让教育变得博大,装满了爱……

蒙芳说,无论自己获得多少荣誉,背后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早年送教上门,丈夫陪着她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周末,他常常陪着她一起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没有时间休息。孩子也从未抱怨过她的忙碌,一直觉得妈妈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在凉风习习的夏夜,一家三口沿着犹江散步聊天,这幅幸福的画面一直支撑着蒙芳不断向前,执着追梦。

在蒙芳的办公室里,有一幅书法作品挂在墙上,遒劲有力的两个大字“恒爱”格外醒目。她说:“恒爱表达了我的心声。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用恒久的爱相伴,花儿定能开放。我期待每个特殊儿童都能活出精彩,与美好相伴。”

(感谢江西省赣州市妇联和上犹县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www.mf-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307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